色彩识别取决于光源、物体和人类视觉系统三要素的相互作用。色彩其实是一种视觉识别功能,观察物对象的外观颜色取决于这三个要素。
第一个要素,是启动视觉感知过程所必需的可见范围电磁能量源,即光源。其次,该电磁能量照射到观察物表面后,经过物体自身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调制,调制后的能量被反射,由眼睛成像、由视感细胞和光信号感受器检测,最终由人的视觉系统的神经机制进行处理,以产生我们对颜色的感知。
三要素要量化表达
由于图中的三角形的所有三个方面都会影响色彩的形成,因此还必须对三要素进行定量,以获得可靠的对色系统。
通过对光源的光谱功率分布 SPD(Spectral Power Distribution)进行量化,定义出标准光源。
通过量化测量观察物对光谱的反射或透射、以及几何分布定义观察物的光谱吸收特性。
通过人眼视觉细胞的视觉响应特征来量化人类视觉系统。
色彩比对系统的品质控制
色彩识别是一个学科,借鉴了物理学、化学、光学、心理物理学、解剖学和生理学领域的技交叉术和成果。
在一个特定的色彩比对场景里,比如印刷品对色时,由于在较短时间内,油墨光谱吸收特性、检验员眼睛的色彩感知能力不会有较明显的变化,因此,为了保证色彩比对的准确性,控制光源的标准性、一致性和稳定性,就成为了色彩质量检测中唯一必要的可控要素。